close

  馬航客機墜毀,從此俄烏對抗將由地區問題轉為世界性問題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趙嫣/莫斯科報道
  馬航客機7月17日在烏克蘭東部墜毀後,面對美國和歐洲國家的步步緊逼,俄總統普京展開了一場密集的外交努力——僅7月20日一天就與荷德英等五國首腦通話,闡述立場、協調觀點。
  隨後他又發表聲明,數次強調俄將支持對事故原因進行客觀調查。同時,一直被西方指責為受俄支持的烏東部民間武裝頻頻示好:同意停火,設立數十公里的安全區保障調查工作順利進行,與政府合作向國際調查人員開綠燈。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國內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明顯高漲,普京支持率屢創新高。
  3月初普京在克裡姆林宮上下兩院議員和全體政要及宗教界人士面前發表著名的克裡米亞講話時,氣氛可以用振奮、激動形容,講話被無數次持續的掌聲打斷。
  不過,俄羅斯自由派報紙《獨立報》認為,該事件不光是一起空難,更是俄羅斯與西方關係中的災難。從此歐盟國家將更難充當調停者的角色,更難與俄羅斯共同尋找烏克蘭危機的外交解決方式。儘管此前歐洲國家領導人儘量避免與俄羅斯對抗,但此後進一步製裁俄羅斯的聲音恐怕將更加響亮。
  俄羅斯人的堅決態度
  由《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聯合出版的俄《導報》表示:2014年7月17日註定將成為除3月21日(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之外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二個轉折點。從此俄烏對抗將由地區問題轉為世界性問題。
  對於西方國家領導人來說,此前礙於政治分歧和經濟合作關係、只能用“複雜”來形容的對俄態度,如此簡單地變成“負面”,有利於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拉攏本國選民。特別是相較美國和英國表現謹慎的其他歐洲國家,如今必須直接表明自己的態度。
  從來都善於發出“不同的聲音”的《莫斯科時報》則認為:馬航客機悲劇並不能促使衝突各方坐下來談判解決問題,而被西方用來向普京施壓,反將激化衝突。它認為,普京將觀察局勢,等待形勢明朗時作出下一步決策。
  從墜機以來電視臺、媒體上鋪天蓋地的評論來看,西方利用這一事件向俄羅斯施壓、俄羅斯和西方關係進一步緊張已是共識,但鮮見反思和批評的聲音。
  “遇強則強”是“戰鬥民族”的根本屬性,俄羅斯似乎鐵板一塊,一心對外。用梅德韋傑夫的話來說,企圖用製裁把俄羅斯逼到牆角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恬靜可愛的烏克蘭姑娘科里亞與本刊記者已是熟識,這個來自克裡米亞半島的俄羅斯族女孩剛從莫斯科的大學畢業,兩周前回到辛菲羅波爾將自己的烏克蘭護照換成了俄羅斯護照。
  她告訴本刊記者,“我以前就是‘反對派’。”讀書時,科里亞並不太贊成普京的一些觀點和做法,“但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尤其是普京接納克裡米亞回歸後,我就變成了他的擁護者。”
  自3月克裡米亞閃電入俄,普京支持率一路看漲,創下十數年來新高。這位被俄網友稱為“普大帝”的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民眾中已成為當之無愧的民族領袖。
  據美國蓋洛普咨詢公司近日公佈的調查結果,普京的民眾支持率達到83%,比2013年增加29%。
  科里亞認為普京在烏克蘭一事上的整體決定很明智,保護了俄羅斯的利益和俄語民眾的利益,她說,“在克裡米亞問題上,我堅定支持他收回半島的決定”。
  人們認為,普京這樣做維護了俄羅斯人的利益,讓民眾很有安全感,自覺聚集在這樣一位領袖身後。“普京已經成為了‘俄羅斯民族之父’。”科里亞說。
  她說,在對東部地區的態度上,自己很難說支持或者不支持。“我的親戚在頓涅茨克,我知道那兒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民間武裝。很難說他們支持加入俄羅斯或者一定要獨立,他們只是想要和平的生活。”
  談到這次空難,科里亞說她和周圍的人都認為自飛機墜落之後烏克蘭政府的所有行動都有些不尋常,“他們反應太過迅速,立刻作出聲明,並且擺出證據。烏克蘭整個策劃的信息宣傳活動是很成功的,這也使俄羅斯非常被動。”
  “錯總在俄羅斯身上”
  說到製裁,科里亞肯定地說,現在感受不到製裁對生活帶來的影響——如果說製裁有影響,那就是克裡米亞簽發的俄羅斯護照不能直接進入歐盟國家。“不可能出現一面是俄羅斯,另一面是除了俄羅斯之外的整個世界這種孤立局面。儘管從政治上製裁俄羅斯,但歐美的實業界仍然希望保留俄羅斯這個市場,同時俄羅斯還有其他國家的支持。”
  同時她也認為,目前俄羅斯民眾對國家外交勝利的關註取代了對內政問題的關心。當然,與其他國家危機時政府支持率也會創新高一樣,這是暫時的。
  現在已有專家在分析,如果製裁加深,影響到人民生活,恐怕將打破目前國家齊心一致的局面。
  科里亞的父母和哥嫂還生活在烏克蘭南部,頓涅茨克也有親戚。科里亞說,最近已經和他們聯繫不上,有點著急。
  說起烏克蘭政府軍在東南部的行動,科里亞激動起來:“在其他國家,像伊拉克、埃及、利比亞,一般政府軍會和民間武裝談判,會達成妥協,不會對平民做出這樣毫無意義的轟炸等軍事行動,但烏克蘭政府的行動很奇怪,他們不理會東部民眾要求聯邦化的要求,只是一味轟炸。”
  科里亞一周前還能聯繫上在頓涅茨克的親戚,他們說電視上播出的政府軍成功的消息是假的。
  對於不願意透露本姓的俄羅斯大叔尼古拉來說,美國和西方國家近來因為空難事故施加的壓力和製裁措施已不新鮮。
  他對本刊記者說:“錯總在俄羅斯身上”。他認為,美國的目的就是削弱俄羅斯,使俄羅斯無法發展、無法強盛,所以“錯總在俄羅斯身上”這一原則是不會改變的。
  對於普京和領導層自烏克蘭危機開始以來採取的應對方式,尼古拉認為都是有根據、有理由、有延續的。儘管面臨西方國家越來越大的壓力,但目前的方針不應該改變,“如果有所變化,那將受制於美國,這是災難性的。”
  尼古拉說,像他這樣經歷過冷戰時期的人,知道“鐵幕”的滋味和給生活帶來的困難,“但如果沒法避免,那也沒辦法。”尼古拉說。
  經濟恐受掣肘
  普京簽署克裡米亞入俄協議時,全世界觀眾都能從電視機中看到充溢整個大廳的民族自豪感。
  此後為慶祝這一事件,俄羅斯各地舉行游行活動。人們舉著“歡迎克裡米亞回家”、“我們相信普京”的標語源源不斷涌入不大的紅場,可以看出,他們是真心高興,旁觀者也不由得深受感染。
  不戰而收回克裡米亞,普京與美國叫板的強硬姿態、加之美歐製裁不痛不癢,尚未使俄傷筋動骨。俄羅斯人日子照過,政府愈見穩固,有些專家發表的不同意見也淹沒在民族情緒的浪潮里。俄羅斯媒體表示,本來西方也沒把俄羅斯人當自己人,孤立就孤立,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但民以食為天,權威調查機構的民意調查也好,社交網絡上蔓延的民族自豪感也罷,決定民心走向的歸根結底還要看日子過得怎麼樣。
  目前,盧布匯率隨著局勢發展震蕩加劇,一度從33盧布換1美元跌至35。本刊記者辦公室的俄羅斯同事每天上班最關心的就是這個數字,是一段時間內的固定話題。
  2013年底俄羅斯經濟下滑,勉強避免零增長的尷尬數字。這一趨勢2014年初伴隨烏克蘭危機繼續發酵,資金外流量創歷史新高。到第二季度情況略有好轉,原因在於工業生產實現意外增長。
  7月16日美歐製裁的“第三支箭”在美國的大力推動下終於射出,涉及俄軍工、能源、銀行等掣肘行業,其長期影響力不容小看。而俄媒體,大多沒有想到第三輪來得這麼快。
  第一、二輪製裁的時候,還可以從各種渠道聽到不屑、揶揄之詞。此次製裁一齣,俄政界的反應只能用強硬和情緒化來形容。
  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在7月17日的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將增大國防支出,社會領域支出將有所削減。同時,俄將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進口替代,尋找內在經濟增長點。簡言之,即推動國內消費和尋找國內金融資源兩方面。
  從推動消費增長來看,據俄聯邦統計局數字,自克裡米亞入俄,該國消費信心指數上升,對國家經濟形勢持樂觀情緒的比例有所增加。
  而據歐洲商業聯合會數據,2014年6月俄羅斯輕型汽車銷售量同比下降17.3%,這是自2009年底以來最大跌幅。多數外國汽車品牌作出減少產量、停工甚至關閉在俄汽車裝配廠的決定。俄高等經濟學校專家認為,俄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受地緣政治因素和心理因素影響,並未完全反映真實情況。
  與此同時,俄二手車市場銷售量有所增長,專家認為,這顯示俄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仍在,但消費能力不足。
  其實俄國內銀行儲蓄率一直偏低,貸款利率相對較高,缺乏足夠的投資途徑。第一、二輪製裁已顯著壓制俄國內投資者的投資熱情,通過貸款方式購買耐用消費品的有效手段也因消費水平下降受到壓制,因此,國內金融資源亦顯不足。
  匯豐銀行7月初曾公佈報告,認為俄羅斯經濟面臨滯脹,陷入衰退。
  如此,馬航客機事件無疑在本已劍拔弩張的烏克蘭局勢上再添薪柴。
  各種評論認為,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將給俄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對俄社會和民眾心理造成衝擊,這將是決策者作出下一步決定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owvmob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